短影音平台TikTok在德國正面臨一場意義深遠的勞資爭議,這不僅是一次普通的員工抗議行動,更是人工智慧時代下勞工權益與企業責任衝突的典型縮影。(圖片來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短影音平台TikTok在德國正面臨一場意義深遠的勞資爭議,這不僅是一次普通的員工抗議行動,更是人工智慧時代下勞工權益與企業責任衝突的典型縮影。德國最大服務業工會ver.di宣布,TikTok德國員工將於9月23日起展開為期四天的罷工行動,抗議公司計畫解散約150人的「信任與安全」部門。這場爭議的核心矛盾令人深思:這些員工長期以來親手協助訓練人工智慧系統,如今卻面臨被同樣的AI技術取代的諷刺命運。
內容審查員的艱難使命與專業價值
TikTok的「信任與安全」部門承擔著極為重要但同時也極具挑戰性的工作責任。這些內容審查員每天必須面對各種令人不安的高壓影像內容,包括兒童性暴力、恐怖攻擊影片以及血腥暴力等極端素材。他們的工作遠不止是簡單的內容篩選,更需要對每一則內容進行精確的標記和分類,運用專業判斷力理解複雜的社會文化脈絡。這些工作成果直接用於訓練TikTok的人工智慧系統,使其能夠自動識別和處理有害內容。
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在2022年歐盟「數位服務法」實施後更加凸顯。該法律要求大型數位平台必須強化對非法與有害內容的管理,建立有效機制以處理系統性風險,提升透明度與用戶申訴機制。ver.di工會強調,審查員的專業判斷對於平台的合規營運至關重要,他們不僅需要識別明顯的違規內容,更需要理解德語環境中的諧音梗、反諷與地方政治語境,這些都需要具備在地文化判讀能力的人力介入,才能避免大規模的誤判。
「親手訓練AI,卻成被AI取代對象」的深層矛盾
這場爭議最令人深思的地方在於,這些內容審查員正面臨著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困境:他們親手訓練的人工智慧系統,最終成為了取代他們工作的工具。近年來,隨著機器學習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企業要求員工進行大量的內容標記和分類工作,目的是為了「餵養」AI系統,使其學習並識別特定模式。TikTok的內容審查員正是透過日復一日的艱苦工作,為平台的AI內容識別系統提供了寶貴的訓練數據。
然而,當AI系統逐漸成熟並達到一定準確度後,企業往往以「技術進步」或「降低營運成本」為由,開始裁撤原有的人力資源。這種現象反映了當前科技發展中一個深層的矛盾:人類勞動者在AI發展初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判斷能力是訓練AI系統的基礎,但一旦AI系統具備了足夠的能力,這些勞動者卻成為了第一批被技術淘汰的對象。
技術局限性與誤判風險的現實考驗
儘管AI技術在內容識別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完全依賴機器進行內容審查仍然存在重大風險。ver.di工會引述員工的說法指出,TikTok的AI系統曾經多次出現錯誤判斷,最典型的例子是將彩虹旗錯誤標記為「有爭議」或「仇恨言論」的內容。這些錯誤凸顯了AI系統在理解複雜社會文化脈絡方面的根本局限性。
彩虹旗作為LGBTQ+群體的象徵,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和接受度。對於熟悉當地社會文化的人類審查員來說,這種區別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於缺乏文化理解能力的AI系統來說,這種判斷就變得極為困難。這種技術局限性不僅可能導致合法內容被錯誤刪除,也可能讓真正有害的內容逃過審查,從而對用戶和社會造成潜在傷害。更重要的是,若過度依賴缺乏在地語境理解的模型或外包團隊,可能會放大演算法偏誤,傷害少數群體權益。
從法規合規的角度來看,TikTok在未妥善銜接的情況下大幅削弱德國本地的審查能量,可能面臨多重風險。在DSA框架下,監管機關可對嚴重違規行為祭出高額罰則,平台若處理品質下滑、誤判率上升,將承受更高的聲譽與法律成本。「信任與安全」團隊是平台履行DSA義務的核心環節,他們的專業能力直接關係到平台能否有效管理違規內容、減輕系統性風險。
工會訴求與企業態度的對立
面對TikTok計畫解散「信任與安全」部門的決定,ver.di工會提出了具體而合理的訴求。他們要求TikTok支付相當於三年薪資的遣散費,並將解僱通知期延長至12個月。這些要求不僅反映了工會對於員工權益保護的堅持,更考慮到這些員工從事的是高壓力、高專業要求的工作,長期暴露在創傷性內容中對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
然而,據報導,TikTok自7月起便拒絕進行勞資談判,這種態度進一步激化了勞資矛盾。工會認為,企業在獲得員工的專業貢獻和訓練數據後,卻不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這種做法不僅對員工不公平,也反映了跨國科技公司對當地勞工權益的漠視。
政治層面的廣泛關注與社會支持
這場罷工行動已經引起了德國政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左派黨議員瓦爾戈耶洛批評,企業在獲利後便將員工拋棄的做法在德國和世界各地都屢見不鮮,因此員工通過抗爭來爭取自身權益顯得格外重要。這種觀點反映了對於資本主義制度下勞資關係不平等的深層關切。
社民黨議員麥爾則從更廣泛的平台經濟角度來分析這一問題,他認為這是當今平台經濟的普遍模式:國際科技公司來去自如,只顧剝削而不承擔責任,最終把代價留給當地的勞工和社會。這種批評指向了全球化時代跨國企業責任缺失的根本問題,也反映了社會對於如何平衡技術創新、企業利潤與勞工權益的普遍擔憂。
全球化問題的本土表現與國際聯動
TikTok德國員工的罷工行動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內容審查員面臨共同困境的一個縮影。據ver.di工會透露,今年4月肯亞奈洛比已經成立了「全球內容審查員工會聯盟」,目標是推動制定國際共同標準,要求跨國科技公司承擔更多對內容審查員的相應責任。
這一發展表明,內容審查員面臨的問題已經超越了單一國家或地區的範疇,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勞工權益問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內容審查員開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跨國科技公司的不公平待遇,這種國際合作模式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預示著未來可能出現更大規模的跨國勞工運動。
科技發展與社會責任的根本思辨
正如ver.di媒體部副主任克倫特爾所指出的,這場爭議涉及一個更大的命題:「我們希望科技巨頭能為人工智慧帶來的社會影響承擔責任。」這句話觸及了AI時代最核心的問題之一:當技術進步帶來社會變革時,誰應該為這種變革的後果負責?當前的趨勢顯示,企業在享受AI帶來的效率與利潤的同時,往往將技術發展所衍生的社會成本轉嫁給勞工和社會。
面對這場複雜的勞資爭議,雙方可能需要探索更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從實務角度來看,可能的協商路徑包括:保留核心本地化審查編制,即便導入AI與外包,仍維持一定比例具備德語和本地文化專長的人力;建立人機協作機制,明確訂定AI自動處置的適用範疇、抽核比例和誤判回報機制;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與職業安全保障,包括定期心理諮商、創傷後支持方案等;以及制定公平的離場方案與再培訓計畫,讓資深審查員能夠轉為品質教練、培訓師或AI偏誤監督等角色。
隨著AI技術的持續發展和普及,類似TikTok德國員工面臨的問題很可能在更多行業和領域中出現。如何在技術進步和勞工權益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如何確保技術發展的成果能夠更公平地分配,如何建立「人類在環迴中」的治理理念,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TikTok德國員工的抗爭,或許只是這場更大社會變革的開始。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