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是黑暗的深海,也可能存在生命的痕迹。(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地球深海长期被认为缺乏生机,但近年研究发现太平洋四千米深渊能自行生成氧气,称为“暗氧”。其来源与多金属结核相关,结核释放氧气并支持独特生态系统。此现象挑战传统氧气来源认知,为外星生命探索提供新视角。
深海暗氧:从太平洋深渊到星际生命的秘密
在太平洋四千米的深渊里,黑暗无光、没有绿色植物,甚至几乎没有生命迹象。这样一个被认为毫无生机的地方,却在近年被发现存在一个惊人的现象:氧气正不断涌出。
没有阳光和光合作用,氧气怎么可能存在?这一疑问让科学家们展开长达十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一个足以改写地球生命史的线索,深海本身,竟能自行产生氧气。
深渊里的奇迹
2013年,苏格兰海洋学家安德鲁‧斯威特曼(Andrew Sweetman)率领团队前往东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CCZ)展开研究,这里覆盖约四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深度超过四千米,是地球上最神秘的深海区域之一。他们原本的任务仅是监测海底生物的氧气消耗情况,理应看到氧气随时间减少。然而,数据却显示氧气反增不降,仿佛深海中藏着一个巨大的氧气瓶。
团队最初怀疑是仪器故障,甚至想直接丢掉传感器。但多年反复测试后发现结果依旧相同,一直到2021年,他们换上更高灵敏度的设备,才确定这并非错误,而是一种新的自然现象。他们将这股神秘的气体命名为“暗氧”(Dark Oxygen)。
追查来源后,研究团队发现深海存在多金属结核。这些结核富含镍、铜、锰、钴等元素,因其外形近似马铃薯,又被称为“海底马铃薯”。它们以铁或锰的氢氧化物为核心,在深海平原中以极为缓慢的速度累积沉积,历经百万年生长。研究进一步指出,这些结核具有类似天然电池的特性,能够进行电子转移并释放氧气。研究指出地球氧气的来源可能不仅局限于约三十亿年前蓝藻的光合作用,深海环境也可能早已存在另一种氧气生成机制。
CIA的秘密与冷战阴影
暗氧的学术发表在2024年引起轰动,但传闻显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或许早在上世纪就已接触这些秘密。冷战期间,CIA建造了名为“格洛玛探勘者号”的巨轮,对外宣称是为了开采海底结核,实际是执行名为“阿佐里安计划”的最高机密行动,为的是打捞苏联沉没的潜艇K-129。虽然并未全数打捞成功,但他们确实带回结核样本。部分解密文件提及“异常能量反应”“金属结构变化”,让人怀疑CIA早已知晓结核的特殊性。
这项发现不仅涉及地球生命起源的可能,也为外星生命研究打开新大门。2024年,NASA发射“木卫二快艇”(Europa Clipper),准备探测木星卫星“欧罗巴”的冰下海洋。模型推测欧罗巴冰层下可能存在比地球更庞大的液态海洋,但在无光环境下,生命能否存活一直是疑问。然而暗氧的存在提供了新可能:如果欧罗巴的海底也有类似结核,生命或许早已悄然滋长。由此可见,我们不再需要以“光合作用”作为生命的唯一基准。暗氧机制一旦普遍存在,宇宙中可孕育生命的行星数量将大幅增加,从数十亿倍增到几万亿之多。
当科学界满怀憧憬,期待在星际之间寻找新生命时,另一种声音却显得格外刺耳:人类对多金属结核的开采,或许正加速地球自身的毁灭,将我们推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自1970年代起,生态学家海尔玛·提尔( Hjalmar Thiel)便不断警告,深海采矿将造成“不可逆的灾难”。他的实验证明,哪怕只是小规模扰动,三十年后海底依旧无法恢复原貌。
近年来的研究更发现,断裂带栖息着五千多种未知物种,其中许多依赖结核提供的电子生存,被称为“电营养生物”。它们代表着与地表生命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不靠有机物,而靠电力。如果这些结核被大规模开采,这些神秘生物甚至来不及被研究,就将彻底消失。
科学家提出大范围结核可能组成“海底神经网络”,影响地球磁场甚至气候。一旦人类扰乱这个古老系统,后果可能不仅是生态破坏,有人甚至担忧深海采矿可能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潜在风险。因此,深海采矿行为需谨慎评估,以避免对地球系统造成不可逆的长期影响。
来源: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