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的奥黛丽‧赫本,活出令后世尊敬的人生典范。(图片来源: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合成图)
传奇巨星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53年以《罗马假期》(Roman Holiday)勇闯影坛,发光发热。1964年主演的歌舞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经典隽永,荣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8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窈窕淑女》改编自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舞台剧《卖花女》(Pygmalio)。由乔治‧库克(George Cukor)执导,奥黛丽‧赫本和雷克斯‧哈里逊(Rex Harrison)主演,是一部叙述卖花女“麻雀变凤凰”的励志故事,发人深省。
突发奇想:语言教授着手改造卖花女
19世纪初,熙来攘往的英国伦敦柯芬园市集(Covent Garden Market),语言教授希金斯(Professor Henry Higgins)遇上嗓音低俗的卖花女伊莱莎(Eliza Doolittle)。骄傲自负的希金斯受不了说着一口怪腔怪调英语的伊莱莎,对她极度贬抑。唇枪舌战间,希金斯和一旁的皮克林上校(Colonel Pickering)打赌,要在6个月内将这位脏兮兮的卖花女改造成一位端庄优雅的淑女,带她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且不被识破。
一场艰苦的魔鬼训练开始了。希金斯教授高高在上,态度恶劣,想方设法教导伊莱莎正确的英语发音,可惜缺乏语言天分的伊莱莎怎么也学不会。希金斯教授气急败坏,运用许多不近人情的训练手段……
伊莱莎家境贫寒,但骨气十足。她简直恨透了希金斯教授!但是如果不能改掉伦敦劳动阶级的口音,就只能永远沦落街头卖花,一辈子也当不上梦想中的花店店员。因此,她只得咬紧牙根,接受磨练,忍耐、再忍耐。
所幸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有一天,伊莱莎开窍了。希金斯高兴地拉着她跳起舞来,伊莱莎沉浸在舞曲中,一颗心也随旋律快乐地展翅飞翔。
言语粗俗:伊莱莎成为皇家赛马会的天大笑话
皇家赛马会是第一场改造“淑女”是否成功的验收。伊莱莎身着白底、点缀黑白条纹大缎带的合身长裙,头戴造型夸张的大盘帽,惊艳全场。周旋于盛装出席的绅士、淑女间,她小心翼翼应对进退。
比赛枪声一响,赛马奔驰,全场沸腾。在紧张气氛的刺激下,伊莱莎忘我地大喊,为下注的马匹加油。不料,本能爆出的粗俗话语却让人们大惊失色。露馅了!伊莱莎成为全场的大笑话。
皮克林上校深感事态严重,唯恐希金斯短时间内强塞给伊莱莎“违反常规”的一切训练方式,冲过头会失控而毁了这个单纯的女孩。上校正色说道:“我取消打赌,实验结束。”然而,意志坚强的希金斯不罢手。他加强训练,准备进军第二场规格更高的皇室舞会。
瞒天过海:语言专家坚信伊莱莎为王室贵族
冠盖云集的皇室舞会是伊莱莎关键性的一场挑战。脱胎换骨的伊莱莎气质优雅、美艳动人,不仅成为全场注目的焦点,还受到女王关注、王子青睐,邀其翩翩开舞。
同时,也引起希金斯的匈牙利学生、同为语言专家的卡帕西(Zoltan Karpathy)的高度关注,受命“查清她是谁”,费尽心机查探伊莱莎的底细。希金斯和皮克林心惊胆跳,希金斯虽屡次巧妙解危,但看情势难以抵挡,索性将共舞的伊莱莎交给卡帕西……
自信满满的卡帕西透过和伊莱莎的对话,宣布解开谜底。他兴奋地向委讬人报告调查结果:“她是匈牙利王室成员,可能是一位公主。”全场为之疯狂!希金斯开怀大笑,伊莱莎过关了。
前路茫然:希金斯完成壮举 伊莱莎何去何从
舞会结束返家后,众人庆贺。乐不可支的希金斯大喊:“感谢上帝,都结束了。”希金斯不仅教会伊莱莎一口正统英语,也让她从贫穷困顿的社会底层跃升为高尚尊贵的上流阶级,人生大翻转。这段成功改造卖花女的传奇经历,足以使他在语言学领域青史留名。
然而,伊莱莎却哭倒在地。高傲自私的希金斯完成此壮举,却无视于伊莱莎的存在。他眼中永远只有自己,没有一丝一毫对伊莱莎的赞赏,甚至没有看她一眼。一切都结束了,伊莱莎怎么办?她能去哪儿?
希金斯完全不能理解伊莱莎的“无理取闹”。他冷冷地回答:“你自由了,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你可以结婚、可以去花店当店员……”伊莱莎回呛:“我卖的是花,不是我自己。”
濒临崩溃:希金斯承认习惯了伊莱莎的陪伴
伊莱莎发现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唯命是从,以希金斯为天,依赖着他,不知不觉中也逐渐爱上了他。但是希金斯不尊重、不珍惜自己,只当她是低下的卖花女,此刻,她待不下去了。
伤心欲绝的伊莱莎深夜离去,重回卖花的柯芬园。可是从前熟悉的人们却没有一个人认得出伊莱莎,她知道自己已经回不去了。
隔天,遍寻不着伊莱莎的希金斯竟然也濒临崩溃!一向瞧不起女人、怀抱单身主义的希金斯,尽管仍然毒舌谩骂,却也失魂落魄,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习惯了有伊莱莎陪伴的每一天。
好面子的希金斯像泄了气的皮球,在翻腾的真实情感中思索、挣扎,尝到爱情的苦果。而伊莱莎如何抉择?电影最后一幕,峰回路转,原本拒绝回来的伊莱莎出现在门口,眼眶含泪的希金斯问:“伊莉莎,我的拖鞋到底在哪里?”让人拍案叫绝。一切尽在不言中。
《窈窕淑女》叫好又叫座,精彩的歌曲、幽默的对白、称职的演员、充满设计感的舞蹈都很有看头,也让观众见识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城风貌和上流社会的排场,呈现一出既热闹又诙谐的“淑女养成记”,不愧为屹立影坛的佳片,值得推荐。
奥黛丽·赫本与梅尔·法利尔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镜头。(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奥黛丽·赫本在《第凡内早餐》的片头,图中穿上由纪梵希为她设计的经典黑色连衣裙。(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选角风波:赫本展现实力 演技精湛破除质疑
2024年,台湾金马经典影展曾以“巨星的诞生”为主题,挑选12位好莱坞黄金时代女影星的作品介绍给观众。其中,奥黛丽‧赫本的电影就高达四部,包括:《罗马假期》、《龙凤配》、《第凡内早餐》和《窈窕淑女》。
《卖花女》在翻拍成电影《窈窕淑女》之前,已是百老汇演出千场以上、获奖无数的音乐剧。由剧中饰演希金斯教授的雷克斯‧哈里逊和茱莉‧安德鲁丝(Julie Andrews)担纲男、女主角。
电影中有大量搭配剧情的歌曲必须演唱。雷克斯‧哈里逊原本就是音乐剧《卖花女》的男主角,经验老道,其演唱采现场直接收音,而歌声高亢的茱莉‧安德鲁丝更是受过正统声乐训练的女演员。不过,华纳公司考虑票房因素,执意由当红巨星奥黛丽‧赫本主演,引起很大的争议。
华纳表示,如果奥黛丽‧赫本不愿意演,也有另外的女主角人选。华纳本来打算让奥黛丽‧赫本亲自演唱,可惜歌唱不是奥黛丽‧赫本的强项,最后只有一首歌曲被保留下来。
《时代杂志》评论:“对于这部华丽改编作品的主要质疑是女主角的选择,将显而易见生来就是要主演这个角色的茱莉‧安德鲁斯替换成奥黛丽‧赫本,没想到奥黛丽‧赫本却带来职业生涯中最优雅迷人的演出。”
尽管奥黛丽‧赫本将嗓音刺耳、举止泼辣的卖花女和纯真美丽、气质高雅的窈窕淑女诠释得丝丝入扣,以实力破除所有质疑的声浪。但因为这场选角风波和找人代唱之故,在《窈窕淑女》荣获12项奥斯卡提名的名单中,独独不见灵魂人物“奥黛丽‧赫本”的名字。
然而,这又何妨?奥黛丽‧赫本早就成了经典名片《窈窕淑女》的代名词。
屡仆屡起:赫本努力迎战生命中每一个考验
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AFI)评选出50位“最伟大银幕传奇影星”,奥黛丽‧赫本名列百年来最伟大女演员的第三名。
现实生活中,奥黛丽‧赫本的人生历尽沧桑。但她以温暖开朗的笑容、认真勤奋的态度,迎战生命中每一个考验,屡仆屡起。晚年更义无反顾投身慈善事业,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造福无数贫童。
奥黛丽‧赫本说:“没有任何事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意思就是‘不,可能’。”风华绝代,永远奋发向上的奥黛丽‧赫本,活出令后世尊敬的人生典范。
原题目:《窈窕淑女》经典隽永 卖花女奥黛丽‧赫本“麻雀变凤凰”
(转载自《看杂志》第2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