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復國運動擬成立臨時議會 盛雪:將加速中共崩解(圖)


盛雪
加拿大作家盛雪在多倫多六四紀念36週年活動上(看中國攝)

【看中國2025年10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亭綜合報導)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雲變幻的當下,一場旨在恢復歷史滿洲國主權的復國運動正在海外悄然升溫,並被視為潛在的戰略轉折點。這場運動的核心推動者、加拿大華裔知名詩人、記者、作家以及時事評論員盛雪近日接受《時政春秋》節目的專訪中透露,該運動已經進入一個關鍵的實施階段,將優先在海外組建一個臨時性的議會機構。此舉是加速中共政權崩解的有效戰略支點,也可能撬動東北亞和印太地緣政治格局。

臨時議會將負責深入討論未來的國家政體架構、法律體系的完善以及文化遺產的復興工作。這一舉措不僅僅被視為滿洲民族自決權利的體現,運動的倡導者們堅信,可從多個維度削弱中共的控制力,同時為潛在的人道主義危機提供緩衝機制。然而,這一話題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一些批評者擔憂它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中國大陸內部的分裂風險,甚至被一些觀察家質疑是否會成為外部勢力干預的工具。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滿洲復國的呼聲不僅迴盪在海外華僑社區,還開始滲透到國際外交對話之中,引發了從韓國到印度的多國關注。

這一運動的導火索,可以追溯到滿洲國那段短暫卻輝煌的歷史篇章,而如今的復國努力,則是建立在對中共政權合法性的深刻質疑之上的。盛雪強調,滿洲復國並非是一種簡單的歷史復辟行為,而是基於聯合國對於國家承認標準的嚴謹法理基礎之上的正當延續。她特別指出,成立於1932年的滿洲國,曾經擁有清晰界定的領土邊界、有效的行政治理體系以及一定的國際外交承認度,然而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亂局中,它被蘇聯軍隊、國軍以及隨後而至的共軍相繼佔領和吞併,從而中斷了其作為獨立政治實體的存在。今日的復國訴求,正是源於對中共作為「非法政權」的強烈反抗意識,旨在恢復一個憲政框架下的主權實體,同時與西藏、維吾爾、南蒙古以及香港等地區的獨立或自治運動形成聯動效應,共同構建一個針對中共統治的戰略包圍圈。這種多線併進的策略,被盛雪女士形象地比喻為「一環一扣」的精密機制,其中滿洲作為核心節點,一旦啟動,便能引發連鎖反應,迫使中共在多個方向上分散其有限的資源和注意力。

揭開「偽滿」迷霧:被中共掩蓋的歷史真相

中共自1949年建政以來,始終將滿洲國貼上「偽滿」的標籤,描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傀儡政權,藉此強化其「抗戰勝利」與「民族解放」的歷史敘事。教科書、官方媒體和宣傳機器無不將滿洲國描述為一段屈辱史,刻意抹殺其經濟、文化和政治成就。盛雪以詳實的數據和史料反駁了這一敘事:「中共的‘偽滿’標籤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枷鎖,旨在掩蓋滿洲國作為現代憲政國家的輝煌真相。」她指出,滿洲國(1932-1945)並非簡單的傀儡,而是基於清帝遜位詔書的法理延續,擁有清晰的領土邊界、有效的行政治理和廣泛的國際承認。根據聯合國國家承認標準,滿洲國完全符合主權國家的定義,其歷史合法性不容否定。中共的宣傳不僅扭曲了這一事實,還通過修史失敗——如1958年啟動的清史編纂工程屢次流產——暴露了其無法對接傳統道統、證明自身優於前朝的尷尬處境。

盛雪進一步揭示,中共對滿洲國的抹殺是系統性的戰略選擇。「滿洲國的存在、記憶和歷史,直接挑戰了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基礎,」她說,「因此,中共從一開始就致力於讓滿洲國從地圖、記憶和歷史中徹底消失。」這種抹殺不僅體現在官方敘事中,還通過嚴苛的審查和鎮壓,杜絕任何關於滿洲復國的公開討論。甚至連推動滿洲復國而被判刑或處決的案例,都未見於中共的官方記錄,足見其對這一議題的極端敏感。盛雪認為,這種刻意隱瞞的背後,是中共對自身政權脆弱性的深層恐懼。

運動的起源背景

要全面理解滿洲復國運動的起源,不得不回溯到2022年11月的一個關鍵時刻。那時,盛雪遠赴臺灣,親身參與並觀察了當地九合一選舉的整個過程。在這個民主氛圍濃厚的島嶼上,她與舊友梅鳳傑進行了多次深入的交談,後者作為一名長期致力於滿洲復國事業的資深活動家,反覆遊說盛雪女士加入這個地下組織的行列。起初,盛雪對這一議題持有一種謹慎的觀望態度,畢竟她本人長期以來涉獵的領域極為廣泛,包括詩歌創作、新聞報導、文學寫作以及時事評論,甚至還參與過電影和舞台劇的製作。然而,當她的目光落在一張泛黃的東北亞地圖之上時,一切都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那片曾經屬於滿洲國的土地,宛如一枚鑲嵌在東北亞心臟地帶的寶石,緊緊毗鄰俄羅斯的廣袤雪原、中國共產黨的鐵幕控制區以及朝鮮的孤立政權。它不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地理碎片,而是成為了一個潛在的戰略樞紐,能夠連接起周邊一系列民主力量,形成一種無形的包圍網。

盛雪形容:「它就像一枚精緻的扣環,一旦扣緊,便能鑄就一個牢不可破的包圍之鏈;一旦解開,則能徹底鬆動那所謂‘邪惡軸心’的鐵索,讓自由的微風吹拂整個大陸。」這一戰略構想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源於她對全球地緣政治的深刻洞察。從西藏高原的雪山到維吾爾地區的茫茫沙漠,從南蒙古的廣闊草原到香港的霓虹燈海,這些被中共政權壓抑的民族訴求和自治需求,如同一道環狀的鎖鏈,緊緊環繞著中共的核心統治地帶。而滿洲,正是這個鎖鏈上至關重要的節點,它能夠聯動日本的櫻花文化、韓國的漢江活力、蒙古國的藍天自由、印度的恆河文明以及臺灣的碧海民主,形成一道堅實的防波堤,用來對抗專制政權的狂瀾巨浪。這種「一環一扣」的計畫,迅速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演變為實際行動的藍圖,推動盛雪投身其中。

然而,這一運動的推進並非一帆風順。盛雪透露,在中國大陸內部,地下網路已經悄然存在多年,甚至滲透到公安系統等關鍵部門,包括一些高層官員作為潛在的「內應」。但中共的監控體系異常嚴密,任何公開的行動或言論都可能引發致命的鎮壓後果。她舉例說明瞭幾個觸目驚心的案例:臺灣八旗出版社的創始人富察,長年居住在臺灣,並與當地人結婚,但當他返回大陸辦理銷戶手續以獲取臺灣正式居留資格時,卻被當局逮捕,目前仍處於拘押狀態中。他的出版社以出版討論滿洲相關議題的書籍而聞名,這顯然觸動了中共的敏感神經。另一個例子是芬蘭氣象學家王展,此人曾在多個國家留學,並公開支持滿洲獨立,於2019年返回中國大陸後便神秘失蹤,至今下落不明。這些事件凸顯了中共對滿洲議題的「零容忍」態度,正如盛雪所言:「只要是在國內的人,他基本上就是肯定不會留活口的。」即使是那些受到國際關注的知名人物,也難以完全免於風險,而那些缺乏外部關注的普通參與者,則更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相比之下,海外的運動環境相對寬鬆,盛雪領導的團隊已經形成了較為規範、理性且成規模的運作模式。她強調,這個團隊與其他散亂的力量有所區別,注重戰略性和可持續性。2023年5月下旬至6月初,該團隊在韓國國會圖書館舉辦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高層會議,與當地學術團體聯合發布了《首爾宣言》。這場會議吸引了數百名韓國參與者,涵蓋老中青三代,包括政界精英和學術界領袖,他們對滿洲復國的支持讓盛雪女士感到特別振奮。韓國人對這一議題的親近感,源於歷史上的深厚交織:滿洲國時期曾包容大量的朝鮮族人口,而今日的韓國則將滿洲復國視為對抗中共擴張的潛在盟友。這次會議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學術交流,更是運動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它為後續的全球聯動鋪平了道路。

緊接著,盛雪率領滿洲代表團轉戰印度達賴薩拉,那裡是西藏流亡政府的所在地,被視為一片心靈的淨土。她以代表團的名義會見了西藏流亡議會的議長以及總理,獲得了熱烈的回應和支持。隨後,在新德里,她拜訪了五家專注於中國問題的智庫機構,其中包括印度外交部下屬的當代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在一次意外的「圓桌會議」上,她面對24位專家,包括多名退休將軍和前駐華武官,進行深入的對話。這些專家們對滿洲復國的戰略價值表現出濃厚興趣,一位將軍甚至公開表示,如果中共試圖武力攻佔臺灣,印度可以在中國西部開闢一個新的戰場,以分散其軍事注意力。這番言論如同一記驚雷,迴盪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棋盤之上,反映出印度正在從中共的滲透和鉗制中逐步甦醒,並尋求新的合作路徑來調整對華策略。盛雪的這些國際奔走,不僅為運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還讓她深刻認識到,滿洲復國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民族訴求,成為全球印太安全架構中的一個潛在「閘門」。

滿洲國的歷史遺產:經濟奇蹟、憲政框架與多元包容

要深刻把握滿洲復國運動的內在邏輯,必須回溯到滿洲國那段被中共宣傳機器刻意污名化的歷史篇章。成立於1932年的滿洲國,並非如官方敘事所宣稱的那樣是一個簡單的「偽政權」或帝國主義傀儡,而是一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都取得顯著成就的現代國家實體。

盛雪引用大量歷史數據來佐證這一觀點:1930年代末期,滿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了驚人的140億國際元,在全球經濟體排名中位列第四或第五,甚至超越了日本本土的經濟實力,從而一躍成為亞洲地區無可爭議的第一大經濟體。這一成就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其高效的工業化進程和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鐵路網路在全球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新京(今長春)的城市建設實現了全面電氣化,馬桶等現代衛生設施在那個硝煙四起的年代就已經普及開來,而這些在中共建政之後的許多年裡,仍然是大陸許多地區遙不可及的奢望。

滿洲國的經濟奇蹟,還體現在其多元包容的社會結構之上。人口構成中,雖然漢族佔比高達85%,但國家卻如一座巨大的熔爐,融匯了滿族、蒙古族、朝鮮族、俄羅斯人乃至猶太人和白俄羅斯人等多種族裔。信仰體系同樣呈現出彩虹般的斑斕多樣性:天主教的鐘聲與基督教的讚美詩交織迴盪,佛教的禪意與薩滿教的原始力量並存不悖,東正教的十字架在東北的寒風中矗立不倒。盛雪女士以詩意的語言描繪道:「它如一幅多彩的織錦,多元族裔、語言和文化在這裡交融共生,遠超當代許多國家的包容水平。」在工業領域,滿洲國如一條騰飛的巨龍,鐵路建設全球領先;農業則如沃土般豐饒,醫療和科技領域如星辰般閃耀。新京迅速崛起為一個國際旅遊勝地,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西方遊客,他們如朝聖者般前來追尋那融合東方神秘與現代文明的獨特奇觀。

在政治體制方面,滿洲國繼承了清帝遜位詔書的法理基礎,構建起一個現代化的君主立憲框架。這一框架並非簡單的帝制復辟,而是融入了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元素:議會作為民主的殿堂,司法體系如公正的天平,行政機構則如高效的引擎運轉不息。法律體系旁徵博引,民法和刑法借鑒了日本明治法典的精華,卻針對滿洲本土的土地制度和民族關係制定了獨具匠心的特殊條款。商法和金融法如守護神般保障私有財產的神聖不可侵犯,勞工法和人權保障則如春雨般滋潤著底層民眾的生存權益。盛雪女士特別強調,滿洲國在外交上的成就同樣不容忽視:儘管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大國出於地緣政治考量拒絕正式承認,但仍有23個國家與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包括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泰國等強國。這些國家在滿洲設立了外交機構,經貿往來如絲綢之路般綿延不絕,新京的街頭常常迴盪著國際商人的足音。

然而,這一光輝的時代在1945年戛然而止。隨著蘇聯軍隊如野獸般入侵,滿洲國的命運急轉直下,繼而國軍和共軍的接踵而至,將十三年的成就化為塵埃。「中共政權繼承了滿洲國的工業基礎,卻如狂風般摧毀了所有無法利用的部分。今日東北地區的經濟衰落,正是歷史的巨大諷刺,彷彿一出荒誕的悲劇在上演。」她說。更深層的扭曲在於歷史敘事的篡改。從1958年起,中共多次嘗試修纂清史,卻如流產的胎兒般一次次夭折。盛雪女士分析道:「他們無法與傳統的道統對接,也無法證明自身優於前朝的合法性。清史修了半個世紀,到習近平時代仍未成書,這正是其政權虛空的鮮明寫照。」中共的階級鬥爭史觀如毒籐般纏繞,將帝王將相妖魔化,將滿洲國貼上「偽滿」的黑色標籤,從而抹殺其作為現代憲政先驅的真實面貌。歷史被扭曲成一團亂麻,真相如被囚禁的鳥兒,在黑暗中掙紮著尋求自由的出口。

海外臨時議會的成立與國民登記機制

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滿洲復國運動的最新進展集中體現在海外臨時議會的籌備工作上。盛雪透露,這個議會將作為運動的核心機構,負責討論未來國家政體的具體形式、法律體系的完善以及文化遺產的復興策略。它擬設參眾兩院,借鑒西藏流亡政府的成功模式,但鑒於成員分散在全球各地,初期將採用網路化的架構形式,以適應現代數字時代的運作需求。議會的任期、席位分配以及組織法等草案已經初步擬定,包括一系列的管理法規,這些草案將延用滿洲國原有法律框架的精華部分,並參考美國、英國和日本等成熟憲政國家的經驗進行適當修正。盛雪女士強調:「我們不會像中共那樣摸著石頭過河,把老百姓推到河裡做實驗。我們直接借用世界上的最佳製度,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和犧牲。」

與議會籌備相配套的,是國民登記機制的啟動。這一機制旨在為復國奠定民眾基礎,申請者無需證明原滿洲籍身份,只要認同復國理念並願意參與未來建設,即可登記。盛雪女士展示的「滿洲國身份證」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但實際發放需經過宣誓或表格確認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面臨諸多挑戰:許多申請者不願實名登記,以免暴露身份;網路平臺頻繁遭受攻擊,包括虛假信息註冊和微額捐款的惡意干擾。她坦言:「這些障礙是我們預料之中的,共產黨的本質就是從事這種底層的破壞行為。但這些都不要緊,因為整體概念上,它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登記將按照區域代表性進行劃分,考慮海外分布和未來居住意願,即使國內參與者暫時無法公開,也被視為潛在的支持力量。

在政體討論方面,盛雪表示一切保持開放態度:「政體源於人民的共識,我們不預設任何形式。」未來可能採用君主立憲、總統直選或首相制,類似於美國的兩院制、英國的君主立憲或日本的內閣制。這些選項將通過臨時議會的辯論吸取最大公約數,以確保國家穩定和發展。議會還將聽取周邊國家的意見,例如韓國和日本的智庫,以及中華民國的相關機構,形成高度互動的共識機制。這種跨國合作,有望演變為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聯合體,類似於歐盟的模式。

加速中共崩解 減少潛在人道災難

滿洲復國運動的戰略價值,在於其「中心開花」的獨特定位。盛雪解釋道,滿洲作為東北亞的核心節點,一旦復國,將直接牽制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的「邪惡軸心」,聯動亞洲民主聯盟,包括南蒙古、維吾爾、西藏、香港、臺灣、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力量,形成一個緊密的包圍圈。中共政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無法同時應對「十八方出擊」,而民主陣營則可從單一方向發力,獲得全球自由力量的支持。國際社會的認知正趨於清晰:中共不僅僅鎮壓國內人民,還通過滲透和控制威脅世界和平。盛雪女士讚揚美國前總統川普(特朗普)的對華策略:「他的方法非常不錯,雖然許多人不理解,但不理解者終將付出代價。」

從人道主義角度看,運動的意義更為深遠。中共崩解可能引發大規模人道災難,缺乏信仰和道德的社會易陷入混亂。海外議會如一個「架構支架」,可移植到本土,提供過渡管理,減少人心渙散的風險。西藏流亡政府便是最佳典範:其完整的部委、法院和法律系統,為藏人提供了精神依托。南蒙古可並入蒙古國,維吾爾獲國際關注,香港底子厚實。甚至上海、蜀國和廣州等地區的獨立呼聲,也可藉此機制實現有序過渡。她強調:「在中共垮臺過程中,人道災難以最小化發生,正是這些海外機構的功勞。」

文化復興是另一重點。中共統治下,滿語瀕危,歷史記憶被抹殺。盛雪表示樂觀:「一旦有效治理啟動,舉國之力可快速恢復。政府支持下,語言、文化和信仰將如雨後春筍般重生。」

爭議聲音與未來展望

對於滿洲復國,爭議不可避免。一些X用戶熱情響應:「支持滿洲復國,分裂中國,各省獨立!」但批評者指責其「搞分裂」,或質疑「先推翻中共再談復國」。盛雪反駁:「這是加速中共垮臺,不是搗亂。反共是最大公約數,形態可後議。」專家分析,若運動成功,將重塑印太安全,挑戰中共「一中」敘事,但需防範外部干預風險。

展望未來,盛雪也呼籲全球貢獻策略。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