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議員推「台灣主權象徵法案」盼解除「禁旗令」(圖)


台美國旗
美參議員推「台灣主權象徵法案」盼解除「禁旗令」。圖為加州橘郡僑胞慶祝雙十國慶,在加州爾灣(Irvine)市政府草坪上布置中華民國國旗與美國國旗。(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央社/林宏翰攝)

【看中國2025年10月22日訊】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Ted Cruz、Todd Young與Marsha Blackburn等人近日共同提出《Taiwan Symbols of Sovereignty Act》(台灣主權象徵法案),主張撤銷美國政府自2015年以來對台灣官員與軍事人員在美不得展示國旗、軍徽與穿著制服的限制。此舉被視為美國國會再度強化對台支持的象徵性動作,也引發外界關注中方後續反應。

解除「禁旗令」恢復台灣在美展示主權象徵

該禁令起源於奧巴馬政府時期。2015年,台灣駐美代表處於華府雙橡園舉行升旗典禮,引發中國強烈抗議。美方隨後制定內部政策,限制台灣駐美代表、官員及軍人於美國境內官方活動中展示中華民國國旗或軍徽、穿著制服。

克魯茲在聲明中說:「中國共產黨正致力於侵蝕台灣的國際地位,而美國應該致力於強化(台灣國際地位)。歐巴馬政府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做出重大傷害,其政府對我們的台灣盟友實施此禁令,而我從那時起便努力對抗這項政策。」「川普第一任期時成功推翻這項禁令,但拜登政府又重啟禁令,再度損害美國和我盟友的安全和尊嚴。」

新提案指出,該禁令「不必要且具歧視性」,並要求國務院與國防部撤銷相關規定,允許台灣政府代表處及軍方人員在官方活動中自由展示主權象徵。法案一旦通過,將象徵美方正式推翻過往政策,恢復台灣在美公開展現「國家象徵」的空間。

美國國內多數聲援 象徵與戰略並重

法案由Cruz主導提出,他在聲明中指出:「台灣是美國的重要民主夥伴,美國不應要求其代表隱藏旗幟或制服。」他強調,此舉不僅是外交禮儀問題,更關乎自由民主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

分析認為,該法案象徵性強,實際政策影響有限,但在當前美中競爭加劇、台海局勢敏感的背景下,其政治意涵深遠。共和黨議員多表態支持,視此舉為「對台灣尊嚴與國際能見度的支持」。

台美象徵外交再升溫 中方官媒跳腳

不過部分學者提醒,若美方在象徵層面頻繁推進涉台立法,恐引發中方強烈反制,增加台海與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

截至目前,北京尚未針對該法案發出具體評論,但中方官媒評論指出,美國國會推動涉台法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呼籲華府停止推進相關立法。若美方執意行動,中方「必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

台灣主權象徵法案》尚須經參、眾兩院審議並由總統簽署才能生效。若最終通過,將是近年繼《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後,美國國會再度以立法形式深化對台象徵性支持的一步。

觀察人士認為,此舉雖不涉及正式外交承認,卻在象徵層面顯示台美關係進一步緊密化,並可能成為美中博弈中又一個具象徵意義的外交訊號。



責任編輯:立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