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金言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央行再度降準降息,釋放萬億流動性,試圖刺激消費與投資,同時,美國金融市場同樣籠罩在大崩盤的陰影之下,投資界名人頻頻發出警告。自媒體大V、時評人文昭深入剖析當前中美金融市場的暗流湧動。這一舉措是否真能挽救中國經濟?抑或只是為即將到來的金融風暴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中國央行降準降息:飲鴆止渴
2025年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宣布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降低利率0.1個百分點,釋放約1萬億元的流動性。這一舉措被官方稱為「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延續,旨在鼓勵消費、投資和借貸。然而,文昭認為,這不過是中國經濟在危機邊緣掙扎的又一次權宜之計。
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後,中國銀行業的平均準備金率降至6.2%。相比之下,歐洲央行為歐元區設定的準備金率僅為1%,日本為0.8%,美國甚至為零。表面上看,中國的準備金率仍不算低,但細究之下,這次降準的針對性操作卻耐人尋味。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的準備金要求直接降至零,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將更多資金用於低利率貸款,刺激汽車消費和企業流動性。
文昭指出,這種操作的背後,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集中體現。汽車金融公司通過低息貸款刺激消費,金融租賃公司則通過「售後回租」等方式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例如,航空業普遍經營不善,大型設備或飛機被出售後再租回,既能短期內獲得現金流,又不影響正常運營。然而,這種「賬面騰挪」並未真正解決企業的債務危機,只是將風險延後,猶如飲鴆止渴。
利率下調0.1個百分點,對房地產市場而言也是一個微弱的利好。新發放房貸利率降至約3%,存量房貸利率降至3.2%,旨在刺激購房需求並減輕購房者的利息負擔。然而,文昭認為,這種小幅調整遠不足以扭轉房地產市場的頹勢。中國一線城市的售租比(房價除以年租金的倍數)高達60倍以上,二線城市也在30倍以上,遠超國際公認的合理水平(20倍以內)。在高企的房價和低迷的租金收入雙重壓力下,降息降準的效果不過是杯水車薪。
中國六大銀行財報慘淡:金融危機的先兆
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六大國有銀行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出明顯的衰退跡象。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中,四家銀行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四家銀行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作為「宇宙第一大行」的工商銀行,營業收入下跌3.22%,淨利潤下跌約4%;建設銀行更慘,營業收入下跌5.4%,淨利潤下跌約4%。
文昭分析,這些國有銀行坐擁全國人民的儲蓄,享有政府無限兜底支持,參與最優質的項目,理論上應是「金飯碗」的代名詞。然而,連它們的營收和利潤都大幅下滑,足以反映中國經濟的整體困境。更令人震驚的是,六大行的不良貸款餘額普遍增加,但四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卻神奇地下降。文昭解釋,這種「數字遊戲」背後是銀行通過「借新還舊」、調整貸款評級、債務重組等表內外操作,人為壓低不良貸款率,以掩蓋真實的壞賬風險。
例如,銀行可能將不良貸款轉為應收賬款或投資科目,或將一筆貸款拆分成多份合同,延長還款期限。這些操作雖然短期內美化了財報,但實際上只是將風險轉移到未來,進一步加劇了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性。文昭認為,當連「共和國之子」這樣的頂尖國有企業都陷入困境,普通中小企業和個人的生存環境可想而知。
美國的崩盤陰影:全球危機的共鳴
與中國的金融困境相呼應,美國市場同樣籠罩在大崩盤的陰影之下。《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多次在公開場合警告,美國即將迎來「1929年大蕭條級別」的崩盤,建議投資者囤積黃金、白銀和房地產等實體資產。投資界名人如傑弗里.岡拉克也年年預言大崩盤的到來。
文昭指出,美國股市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平均市盈率已超過25倍,接近1987年和2001年大崩盤前的水平。市盈率反映了股票價格相對於每股收益的倍數,過高的市盈率意味著市場存在嚴重高估風險。此外,北美房地產市場的售租比也處於歷史高位,例如多倫多和溫哥華的中位數約為30倍,洛杉磯和舊金山甚至更高。這表明房價已遠遠脫離居民收入水平,泡沫化程度令人擔憂。
文昭認為,美國金融市場的危機根源在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美聯儲政策。當時,美聯儲通過量化寬鬆大量印鈔,接手不良資產,阻止了房地產市場的進一步下跌。然而,這種人為干預扭曲了市場的自然調整機制,導致資本過度集中在房地產和金融行業,抑制了其他產業的發展。2020年至2021年疫情期間,量化寬鬆達到頂峰,進一步推高了全球股市和房市的泡沫。如今,這一泡沫正面臨破裂的風險。
中美崩盤的異同:災害與滅絕的對比
雖然中美都面臨崩盤風險,但文昭強調,兩者的「能量級別」和後果截然不同。美國的危機類似於「大地震」或「颶風」,屬於災害級別。美國擁有分散的權力結構、透明的監管機制和較高的市場自我調節能力,即使發生崩盤,社會基礎設施仍能支撐其逐步恢復。
相比之下,中國的危機則是「彗星撞地球」級別的滅絕事件。中國經濟高度依賴政府干預,缺乏透明監管和權力分散,市場被戶口本限購、限售等野蠻政策嚴重扭曲。一旦崩盤,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損失,更可能引發長期的「冰河期」,即經濟活動全面停滯,社會活力被徹底壓制。文昭幽默地比喻:「美國人或許還能吃草活三年,中國人連草都找不到,只能指望地熱和溫泉。」
這種差異的根源在於制度。美國的市場經濟允許週期性調整,中國則通過強力干預阻礙市場出清,導致風險不斷累積。文昭援引黑格爾的名言:「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從不吸取教訓。」他希望這次的全球金融危機能成為改變的契機,讓人們重新審視政府干預的後果。
房地產與股市的前景:崩盤前的寧靜
對於房地產市場,文昭的觀點直白而悲觀。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加拿大,降息都無法挽救房市,因為房價已遠超居民收入水平。多倫多的售租比為30倍,中國一線城市高達60倍以上,這些數字表明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程度已無進一步上漲空間。文昭建議投資者,若房價僅低於心理預期幾萬元,應果斷賣出,因為房地產市場的下跌週期通常長達五六年,錯過時機將更難脫手。
股市方面,美國標普500的高市盈率預示著潛在的大幅回調,中國A股則因經濟基本面疲弱而缺乏上漲動力。文昭認為,投資者在當前環境下應謹慎行事,優先考慮實體資產或現金儲備,以應對可能的金融動盪。
危機中的反思與希望
文昭認為,中美金融市場的危機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貨幣政策長期扭曲的結果。從美國的量化寬鬆到中國的戶口本調控,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導致了資源錯配和風險積累。人們對權威的盲信和投機心態進一步加劇了危機的嚴重性。
然而,危機也是一個重新審視經濟模式的機會。文昭呼籲,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應回歸常識,尊重市場規律,減少對政府「救世主」的迷信。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歷史教訓中找到真正的出路。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